河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河南资讯

蒜农的的蒜就不能涨吗?蒜农不能赚钱的常态理念不公平

河南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16 22:22:42 浏览数:0
 
  大蒜近10年来,也就09年、12年、和今年卖上了好价钱,10年间还经历了07年、08年、11年和13年的赔钱年份,尤其07、08年更是每斤便宜到了0.5元以下,致使蒜农血本无归,冷储商落得即使卖到0.05元都无人问津的地步,用难听的话说,真是赔的连裤衩都不剩了。
大蒜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到收现阶段都不适用于大型机械作业,尤其黄淮地区独特的气候特性,两茬作物多要采取套种模式实现高产,使大蒜农业的现代化更是遥遥无期。
下面我给大家算下蒜农的种植成本,您可以从中了解大蒜产业的一些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理性的来分析大蒜行情的涨涨、落落。
现在光是种植和收获两个环节,亩雇工费用要在1500元左右;大蒜是喜肥作物,亩施复合肥300斤左右,还要加施些饼肥或有机肥,费用一般在600元;蒜种也是一项较大投入,以去年后期价格为例,普通混级为3元每斤,金乡农户留的蒜种一般都是6.5公分的(大规格的蒜种出来的苗壮),价格至少3.4元每斤,一亩地400斤,这一项成本就得1300元(今年蒜种成本要在2400元以上)。有的人认为蒜农自己留的蒜种不能算作成本,但是如果蒜农下一年改种小麦而把蒜种卖掉,那可是实打实的一亩1000多元的纯收入啊!其他成本还有耕地100元;地膜、农药、浇水约100元;中间管理还需要很多人工不算,仅以上费用合计就达3600元。金乡大蒜产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一般亩产(包含蒜种)在1800-2000斤之间,今年的平均产量还达不到1800斤,蒜农的基础成本价就关到了2元每斤,今年的大蒜高价主要还是因为气候原因造成大幅度减产的结果。看近10年,超过2元的有3年,低于一元的有4年,其余年份或微利、或微赔。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博得大众眼球和个人因此得到的一些利息在高价年份大肆报道,文章的内容并不是通过深入调查得到的,大多都是一些道听途说,对比参照的是蒜农巨亏年份价格,好像蒜农卖低价时的价格是正常的、赔钱是理所应当的,而高价都是蒜农惜售、中间商囤积居奇、不法商业运作造成的,而蒜农赔的血本无归的年份,又有谁出来为蒜农的利益而奔走呼吁哪!
       农民现在依旧是中国弱势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给了很多惠农政策,在各个方面相比市民依旧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希望一些人能放过他们,给他们一些喘息和发展的空间吧!
?
    近日看到一家权威媒体报道,大蒜流通环节涨价,每吨能赚3千元。还用上了“蒜你狠”这样的讽刺语。大蒜也好,其他农产品也好,生产、流通、销售确实是大事,既关系到农民的收入,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我们有必要作一些分析研究。
  首先,大蒜的种植过程复杂,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在各种蔬菜、调味品中,大蒜的价格从来就是比较高的。但是,作为一种调味品,不是大路菜,市场需求量是有限的。大蒜的价格当然也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比如这篇报道中所说的,每吨大蒜能赚3千元,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每市斤大蒜在销售环节赚1.5元,并不算多,在价格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合乎情理,根本不构成什么“天价”的情节,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不能赚钱,谁还肯去卖?做买卖总是有赔有赚,风险也是很大的,如果卖不出去,又有谁替他承担损失?
  对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正常波动,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时大蒜价格高了,有时粮食和其他蔬菜的价格高了,这将是一种常态。市民的收入中用于购买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也会出现正常的波动,有时支出较高,也需要有一种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消费者需要正确对待,政府需要正确对待,新闻媒体和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正确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的价格都是受到供求关系支配的。尤其是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比价,长期以来存在的剪刀差,至今未能从根本上消除。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加之销售渠道不畅通、不稳定,往往会出现产品滞销、积压甚至腐烂,产量越高,赔钱越多的现象。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还低于城市人口,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农产品价格的适当提高,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之一,至于流通环节的利润,也是不可缺少的。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拦路虎”,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破解。涨价了,下年就多种,种多了,又跌价,出现卖难,基本上成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恶性循环。多年来政府在政策上也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没有哪一种办法能够长期坚持、产生明显成效。建立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的产销一条龙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是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但是,从政策到实践的落实并长期坚持,涉及许多环节的具体问题,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和分配,需要把党和政府扶持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同市场经济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在总结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制度,建立既有利于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良性循环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如果农民种地总是不能增收,甚至种什么,什么赔,种地的农民就会越来越少。现在就有这种趋势。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那时的问题将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依靠进口吧?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民以食为天”。让我们共同关注农产品种植、销售和农民增收的问题。也可以说,关注农民,就是关注自己。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可持续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必要保证。